2024年,交通工程系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严格依据省教育厅办学质量监测内容,并紧密结合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,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。我们始终秉持教育初心,围绕交通运输领域的前沿趋势和社会实际需求,将培养高素质、创新型专业技能人才作为核心任务,在党建、教学、学生工作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、努力实践,力求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。
一、党建工作,不断加强
1.扎实推进主题教育。开展党纪学习教育,通过集中学习、线上学习等形式,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纪条例,全年集中学习50余次、专题研讨15次,不断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和纪律意识,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2.加强党员政治学习。完成支部换届,完善党组织架构,严格执行 “三会一课” 制度。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学习,全年召开支部党员大会26次、支部委员会16次、上党课3次。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3名,发展党员9名。
3.党建引领促担当。教师党员积极参与教科研,在专业群建设中发挥巨大带动作用。学生党员带动同学参与实践、竞赛等,学生获多项省级以上奖项,毕业生就业率达94.31%。
二、教学工作,稳步提升
1.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稳步推进。在学院领导关怀及各处室的鼎力支持下,专业群领导小组、团队教师加班加点高质量、高标准完成了高水平专业群中期验收工作。我们先后组织了1+X证书、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考核工作,682人考取了相关证书;1100万教学设备投入使用,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有序推进,设备安装进行中。

2. 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。学期初制作的4门在线精品课程已全部上线,其余10门智慧课程已完成课程内容重构、设计;2门课程思政课程已上线;完成了3项课堂革命典型案例编制;出版了2本校企合作教材;2本数字教材、2本活页式教材已完成编写,2025年6月出版;编写的国际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在俄罗斯推广使用。

3. 校企合作持续深化。与北京华晟经世联合申报的现场工程师项目,获山东省教育厅批复为第二批现场工程师立项建设项目,53名学生进入现场工程师班学习;与吉利集团联合申报的“吉利汽车就业实习基地项目”获教育部立项,34名学生到吉利汽车开展工学结合;与菏泽通盛集团共建通盛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,30名学生利用晚自习、周末学习汽车新媒体;新建菏泽宝成、菏泽正金、北汽麦格纳等7个校外实训基地;获批教育部中德 SGAVE 项目1项。

4. 教师综合能力逐步提升。我系教师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实现历史性突破,荣获三等奖1项;在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,从62支队伍中脱颖而出,荣获全国第二名(一等奖),实现了在全国行业技能竞赛中一等奖零的突破;青年教师成长迅速,积极参与到专业群建设、课程建设、实验实训和技能大赛中。20名青年教师中,18名教师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4项,二等奖8项,三等奖10项。其中1名教师荣获山东省技术能手,1名教师荣获菏泽市牡丹首席技师,1名教师荣获学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第一名。

5. 学生技能竞赛稳步提升。我系学生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新突破,一项赛事荣获第三名(二等奖),另有三项赛事获三等奖;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国际总决赛中荣获二等奖1 项;金砖国家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;“挑战杯”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1项;大学生科技节三等奖1项;山东省“技能兴鲁”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。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、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指导下,承办了山东省“技能兴鲁”职业技能大赛—“运华-翰霖杯”新能源汽车营销技能竞赛,获得山东省人才开发协会高度评价。

6. 教科研能力不断增强。结题5项全国职业教育科研课题,立项2项省教育科研项目;发表13篇国家级论文;授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软件著作权;9名教师赴龙头企业参加专业技能培训,18名教师赴本地企业开展专业技术服务。

三、学生工作,扎实推进
1.加强学生思想教育。全年开展36场主题教育活动,覆盖全系学生;举办8期学生干部培训,培训96人,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带头引领作用。
2.细化评奖评优标准。从学习、大赛、文体活动等多个维度评价班级和学生,引导学生全面发展,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。在年终对表现优异的班级和个人进行颁奖表彰,营造良好学习氛围。
3.畅通学生问题反映渠道。完善班级辅导员--学工负责人--系部负责人的三级问题反映渠道,为学生做好答疑解惑,积极主动将学生的问题解决在系部层面。
4.文体活动丰富多彩。举办篮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征文、唱歌、舞蹈等多种比赛,丰富学生业余生活。积极开展“三下乡”、“进社区”、“进企业”等学生实践活动,学生社团活动参与率超过90%。
2024年,交通工程系在党建、教学、学生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。这些成果不仅是全系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晶,更是我系迈向未来的坚实基石。展望2025年,交通工程系全体师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、更加坚定的信心,迎接新的挑战,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的明天,培养更多优秀专业技能人才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