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首页

首页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社会实践 > 正文

青春传承红色基因——建筑工程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冀鲁豫边区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

编辑:团委 发布时间:2024-08-26 点击:

    为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革命精神,引导青年学子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,20257月,awc777万象城娱乐官网建筑工程系24建筑装饰二班、24造价一班、24造价二班、24建筑工程二班、24建筑装饰三班团支部联合组建“青春践行传扬红色文化”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服务队,走进菏泽市牡丹区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,开启一场沉浸式红色研学之旅,在历史回眸中追寻初心,在精神洗礼中坚定信仰。


    抵达纪念馆后,实践团队在讲解员的引导下,依次参观“浴血抗日”“平原逐鹿”“革命儿女”等主题展厅。馆内陈列的文物、图片、雕塑与场景复原,将冀鲁豫边区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光辉历程娓娓道来。泛黄的历史照片、斑驳的作战武器、锈迹斑斑的军装……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烽火岁月的峥嵘故事。队员们驻足凝视,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历史的温度,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辈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信仰力量。



    在“浴血抗日”展厅,队员们被一组地道战场景复原深深震撼。逼真的战斗场景油画、地道模型与实物陈列,生动再现了冀鲁豫军民利用地道智慧抗敌的壮烈场景。“当时,老百姓和战士们不分昼夜挖掘地道,用土办法与敌人周旋,这种团结一心、以智取胜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!”队员王同学感慨道。展厅内陈列的步枪、手榴弹等抗战武器,更让大家直观感受到当年战斗的艰苦与残酷。

    步入“平原逐鹿”展厅,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地图、支前民工使用的独轮车、担架等实物,全景式展现了冀鲁豫边区作为战略后方对全国解放的重要贡献。“一车粮、一担水、一双鞋,百姓们用最朴实的行动支援前线,这正是‘人民战争’最生动的注脚。”队长李同学指着展厅中的支前文物,向队员分享感悟。通过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重大战役背后的故事,队员们深刻认识到“民心所向”是革命胜利的坚实根基。

    在“革命儿女”展厅,队员们肃立凝视着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录墙,默哀致敬。烈士家书、日记、遗物等展品,字字句句饱含深情,既有对亲人的眷恋,更有对革命事业的忠贞。“‘此去若成,山河无恙;若败,魂归故里。’读到烈士张某某的绝笔信时,我眼眶湿润了。”队员陈同学动情地说。这些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,让红色信仰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。

    参观结束后,实践队围绕“传承红色精神,争做时代新人”主题展开热烈研讨。队员们结合自身所学专业,畅谈感悟:“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,我们不仅要学好本领建设现代化城市,更要铭记先辈用热血铸就的和平,在乡村振兴、红色遗址保护等领域贡献青春力量!”大家一致表示,将以革命先烈为榜样,把红色精神转化为奋斗动力,在新时代书写无愧于青春、无愧于时代的华章。

    此次“三下乡”活动,通过实地研学、情景体验、互动研讨等形式,让红色文化教育入脑入心。下一步,实践团队将依托专业优势,开展红色故事宣讲、革命遗址测绘等志愿服务,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实践中代代相传,为传承红色文化注入青春动能。